使用隔離霜的迷思

在保養品界中,行銷手段極盡吹噓及誇大之能事,好像不這麼做就無法引起消費者的興趣,舉凡什麼「洗臉同時護膚」、「上妝就是保養」…等等怪理論, 實在是把民眾當作無腦人在耍,是說消費者本身也很愛聽,怪不了業者。 很多騙很大的產品也因應而生,例如隔離霜就是一項。
在歐美根本沒有「隔離霜」一詞,頂多只有「妝前霜」pre-makeup,用以調整膚色及加強掩飾臉上瑕疵及毛孔。台灣許多女性會在上妝前先使用隔離霜打底,是源於早期90年代的品牌業者(又以日系為最),常灌輸一個觀念:『化妝是生活中的基本禮貌,但彩妝中的化學成分會對肌膚造成傷害,因此妝前必須使用隔離霜,防止彩妝的使用對肌膚造成傷害。』長久以來台灣消費者接受的美容資訊及教育皆以日系為主,因此普遍以為隔離霜就是妝前必備品,用來隔離彩妝及髒空氣。然而仔細看看市面上隔離霜的成份,會發現裡頭主要成分是保溼、防曬、遮暇,並沒有任何隔絕彩妝的成份!裡頭添加的遮暇成分本身就是彩妝品常用的成分,所以更是對『隔絕彩妝』相互矛盾。

在這個行業久了之後,會發現華麗的外衣無所不在,不只用在產品本身的呈現,也用在產品的命名及行銷上,我常常習慣直接看產品的英文名稱及成分去辨識真正的用途,因為中文常會利用華麗的修飾詞去有目的性的掩飾產品本身真正提供的用途。舉例來說,你會發現隔離霜的英文不外乎Base、Primer、Make-up Base或者Sun-blocker、Sunscreen、Protector、Shield等,意思是指妝前乳或防曬霜、妝前底霜,沒有任何一個英文字帶有隔離或暗喻隔離彩妝的意思。這些妝前產品是為了國外氣候偏乾燥,加上西方人皮膚也偏乾,因此需要乳霜類的產品提高飽濕度而產生,好讓臉上彩妝效果更好停留更久,而不是隔離彩妝。
至於隔離髒空氣呢?台灣氣候悶熱,大多人的油脂分泌旺盛,油性肌膚者比乾性肌膚者多,民眾喜歡清爽無負擔感,夏季很多人不愛化妝,業者怕賺不到不化妝族群的錢,所以就在隔離彩妝之外加碼行銷語「專門隔離彩妝與髒空氣」,再浮誇一點也可在隔離霜之前再加上『抗皺、保濕、美白』等等滿足人心的字眼,搖身一變成為人人必備品,甚至覺得不出門也得擦點隔離霜,才有安全感。對於氣候潮濕悶熱、油脂分泌偏向旺盛的台灣人來說根本不必要,但在日系、韓系品牌中還有較多這樣的隔離霜。
總之,若是你使用隔離霜的用意是為了隔離彩妝與髒空氣,那就省省荷包吧!若是為了防曬,那就選擇一隻合適的防曬產品,才是保護肌膚的不二法門!雖然隔離霜同樣有防曬作用,但是效果並不如專門防曬的產品。造成皮膚老化的主要外在因素還是紫外線,做好防曬才是保護肌膚的關鍵所在。

Viktoria DeANN, Victory at the end. 肌膚的勝利,由VD為你爭取
